在3ds Max 2012中,挤出命令(Extrude)是基础且核心的建模工具,主要用于将二维图形(如样条线)转换为三维对象,通过沿指定路径延伸二维形状的轮廓,用户可以快速创建具有厚度或深度的几何体,广泛应用于建筑、工业设计、游戏建模等领域,本文将详细解析挤出命令的功能、参数设置、操作技巧及注意事项,帮助用户高效掌握这一工具。

挤出命令的基本操作
挤出命令的入口位于“修改器列表”(Modifier List)中,或通过“图形”面板下的“挤出”按钮直接应用,其基本操作流程分为三步:
- 创建二维图形:使用“线”“矩形”“圆形”等工具绘制基础轮廓,确保图形为闭合样条线(否则无法挤出实体)。
- 添加挤出修改器:选中图形后,在修改器列表中选择“挤出”选项,此时二维图形会自动沿Z轴挤出默认高度。
- 调整参数:在“参数”卷展栏中设置挤出数量、分段数、封口方式等属性,以获得理想的三维效果。
核心参数详解
挤出命令的参数集中在“参数”和“曲面”两个卷展栏,以下为关键设置的作用及使用场景:
参数类别 | 具体参数 | 功能说明 | 典型应用场景 |
---|---|---|---|
数量(Amount) | 挤出高度值 | 控制三维对象沿Z轴的延伸长度,可输入负值反向挤出。 | 墙体、柱体、机械零件基座等。 |
分段数(Segments) | 挤出方向上的分段数 | 增加分段数可使对象表面更平滑,便于后续弯曲、扭曲变形。 | 弧形墙体、螺旋楼梯、曲面模型等。 |
封口类型(Capping) | 封口始端/封口末端 | 选择“封口”可生成封闭的顶面和底面;“无封口”则保留开放结构。 | 实体模型(如家具)、管道、开放容器等。 |
输出(Output) | 面片/网格/样条线 | “网格”生成标准多边形网格,适用于渲染;“面片”适合复杂曲面建模;“样条线”仅保留线框结构。 | 网格建模(建筑)、曲面建模(汽车)、线框展示。 |
生成贴图坐标 | 启用/禁用 | 自动为对象生成UVW贴图坐标,避免后续手动展开贴图。 | 需要纹理贴图的模型(如墙面、产品表面)。 |
高级技巧与注意事项
-
与倒角(Bevel)结合使用:
若需挤出带有斜角边缘的对象,可先添加“倒角”修改器再进行挤出,或在挤出后启用“倒角”参数,制作带倒角的文字或装饰线条时,此方法能避免模型棱角过于生硬。 -
路径挤出(使用放样工具):
当挤出方向需沿自定义路径(如曲线)时,可通过“放样(Loft)”工具实现,先绘制路径和截面图形,选择放样后拾取截面,即可沿路径挤出复杂形态,如管道、蛇形轨道等。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 -
编辑样条线基础轮廓:
挤出前可在“编辑样条线”修改器中调整顶点类型(如角点、平滑、贝塞尔),控制轮廓的曲率,将矩形顶点改为“贝塞尔曲线”,可生成圆角矩形后再挤出,避免后期倒角操作。 -
避免常见错误:
- 非闭合图形:未闭合的样条线无法挤出实体,需使用“编辑样条线”中的“闭合”命令。
- 分段数不足:对弯曲模型(如弧形墙体)时,分段数过低会导致表面棱角明显,建议根据曲率半径调整分段值。
- 封口方向错误:若挤出方向反向,可在“挤出”修改器中勾选“反转”选项,或通过旋转调整二维图形的法线方向。
实际应用案例
以制作一个带底座的圆形茶几为例:
- 绘制两个同心圆(外圆为桌面,内圆为底座轮廓)。
- 分别添加“挤出”修改器,设置桌面高度为5cm、分段数为1;底座高度为40cm、分段数为5(便于后续倾斜变形)。
- 为底座添加“锥化”修改器,调整曲线参数使其呈梯形。
- 启用“封口始端/末端”,确保模型为实体。
- 赋予材质并渲染,最终完成茶几模型。
通过挤出命令结合其他修改器,可高效构建复杂的三维结构,极大提升建模效率。

相关问答FAQs
Q1:挤出后模型表面出现破面或法线错误,如何解决?
A:破面通常由样条线交叉或重叠导致,需在“编辑样条线”中使用“轮廓”“焊接”等工具清理轮廓,法线错误可右键模型进入“对象属性”,勾选“翻转法线”或添加“法线”修改器调整方向,确保“挤出”参数中“封口类型”设置为“封口”,避免开放结构导致渲染异常。
Q2:如何使用挤出命令制作中空管状物体(如水管)?
A:需绘制两个嵌套的同心圆(外圆为外壁,内圆为内壁轮廓),分别添加“挤出”修改器并设置相同高度,将内壁模型沿Z轴移动一定距离(管壁厚度),然后通过“布尔运算”(Boolean)减去内壁模型,即可生成中空管状结构,注意布尔运算前需确保模型网格干净,避免出现非流形错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