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速路由跟踪命令是网络诊断中不可或缺的工具,主要用于探测数据包从源主机到目标主机所经过的路径,帮助定位网络延迟、丢包或路由异常等问题,不同的操作系统和设备支持不同的路由跟踪命令,其中最常用的包括 Windows 系统的 tracert
、Linux/macOS 系统的 traceroute
,以及思科设备上的 traceroute
命令,这些命令通过发送不同 TTL(生存时间)值的 ICMP(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)或 UDP 数据包,逐跳记录路径信息,最终生成完整的路由轨迹。

快速路由跟踪命令的基本原理
路由跟踪的核心机制是利用 IP 数据包中的 TTL 字段,TTL 的初始值由发送方设置,每经过一台路由器,TTL 值减 1,当 TTL 值减为 0 时,路由器会丢弃该数据包,并向源主机发送一个 ICMP 超时消息,路由跟踪命令正是通过逐次增加 TTL 值(从 1 开始),依次触发沿途每个路由器返回超时消息,从而收集路径信息,第一次发送 TTL=1 的数据包,第一跳路由器会响应;第二次发送 TTL=2 的数据包,第一跳路由器转发后,第二跳路由器会响应,以此类推,直到数据包到达目标主机或达到最大跳数限制。
常用路由跟踪命令及参数
Windows 系统:tracert
tracert
是 Windows 系统内置的命令行工具,语法简单,适合快速诊断,其基本格式为:
tracert [-d] [-h maximum_hops] [-j host-list] [-w timeout] target_name
-d
:不解析主机名,直接显示 IP 地址,减少 DNS 查询时间。-h maximum_hops
:设置最大跳数,默认为 30。-j host-list
:松散源路由,允许指定中间路由的 IP 地址。-w timeout
:设置每次响应的超时时间(毫秒),默认为 4000ms。
示例:
tracert -d -h 20 www.baidu.com
该命令会跳过 DNS 解析,将最大跳数限制为 20,快速跟踪到百度的路径。

Linux/macOS 系统:traceroute
Linux 和 macOS 的 traceroute
功能更强大,支持多种协议(如 ICMP、TCP、UDP)和选项,基本格式为:
traceroute [-n] [-m max_hops] [-p port] [-q nqueries] [-w waittime] target
-n
:不解析主机名,直接显示 IP 地址。-m max_hops
:设置最大跳数,默认为 30。-p port
:指定目标端口(使用 TCP/UDP 时)。-q nqueries
:每次跳发送的探测包数量,默认为 3。-w waittime
:等待响应的超时时间(秒)。
示例:
traceroute -n -m 15 -p 80 www.google.com
该命令以 IP 方式显示结果,限制最大跳数为 15,通过 TCP 端口 80 跟踪路径。
思科设备:traceroute
在思科路由器或交换机上,traceroute
命令可用于检测网络可达性,语法与 Linux 类似,但支持更多网络层选项。

traceroute {ip-address | hostname} [source-interface] [ttl] [timeout]
source-interface
:指定源接口。ttl
:设置初始 TTL 值。timeout
:设置超时时间(毫秒)。
示例:
traceroute 192.168.1.1 source-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/0 ttl 1 timeout 1000
该命令从指定接口发起跟踪,初始 TTL 为 1,超时时间为 1 秒。
路由跟踪命令的输出解读
无论是 tracert
还是 traceroute
,输出结果通常包含三列:跳数、路由器 IP/主机名、往返时间(RTT)。
1 192.168.1.1 <1 ms <1 ms <1 ms
2 10.0.0.1 10 ms 12 ms 11 ms
3 203.0.113.1 50 ms 48 ms 52 ms
4 * * *
- 跳数:表示数据包经过的路由器数量,
1
为第一跳(通常是本地网关)。 - IP/主机名:显示路由器的 IP 地址或主机名(若未使用
-n
参数)。 - RTT:三次探测的往返时间,单位为毫秒( 表示无响应)。
通过 RTT 可以判断延迟高低(如 <1 ms
为极低延迟,50 ms
以上可能存在网络拥塞),连续多个 则可能对应路由器禁用 ICMP 响应或网络中断。
高级用法与注意事项
-
协议选择:Linux 的
traceroute
支持-T
(TCP)、-U
(UDP)选项,可绕过防火墙对 ICMP 的限制。traceroute -T -p 443 www.example.com
通过 TCP 端口 443(HTTPS)跟踪路径,适用于禁用 ICMP 的网络。
-
源地址绑定:在多宿主主机上,可通过
-s
参数(Linux)或source-interface
(思科)指定源 IP,确保路径准确性。 -
防火墙与 ICMP:部分路由器可能丢弃 ICMP 包,导致输出显示 ,此时可尝试 TCP/UDP 模式或结合
ping
命令验证连通性。 -
网络波动:若 RTT 波动较大(如 10ms、100ms、20ms),可能存在链路拥塞或负载不均衡。
相关工具对比
以下表格总结了常用路由跟踪命令的特点:
命令 | 适用系统 | 协议支持 | 关键优势 | 局限性 |
---|---|---|---|---|
tracert |
Windows | ICMP | 内置、简单易用 | 功能较少,不支持 TCP/UDP |
traceroute |
Linux/macOS | ICMP/UDP/TCP | 协议灵活、参数丰富 | 需额外安装(Windows 也有版本) |
traceroute |
思科设备 | ICMP/UDP | 集成于网络设备,可直接检测路径 | 需要设备权限 |
相关问答FAQs
*Q1: 为什么 tracert
或 traceroute
的某些跳显示 `,是否表示网络故障?** A1: 不一定。
*通常表示该跳路由器未响应 ICMP 请求,可能原因包括:① 路由器禁用 ICMP 回显功能(出于安全考虑);② 防火墙拦截了 ICMP 包;③ 网络拥塞导致丢包,建议结合
ping命令测试该跳 IP,若
ping也无响应,则可能是网络故障;若
ping` 正常,则可能是 ICMP 被禁用。
Q2: 如何通过路由跟踪命令判断延迟问题出现在哪一跳?
A2: 观察输出中的 RTT 列:若某跳的 RTT 突然显著升高(如从 10ms 跃升至 200ms),则该跳或其后续链路可能存在拥塞;若某跳后所有跳均无响应(),则问题可能出在该跳路由器或其与下一跳的链路,第 3 跳 RTT 正常,第 4 跳 RTT 异常,则延迟问题可能发生在第 3 到第 4 跳之间的链路上。